无数失败的感情案例,似乎都在说明一个问题:感情是需要经营的。这看上去没有问题,但一段感情是由两个人组成的,经营也不是靠一个人就可以的。
其实如何经营自己的感情,这个问题,也可以换成这样:如何去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高质量的恋爱?
心理学上并没有真爱这样的说法,而是用“亲密关系”以及“依恋关系”来替代的。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很多的流派,其中e·阿伦森把情感分成了四类,即喜欢、激情之爱、伴侣之爱和完美之爱。
我们因为对方身上的某些特质,而心生好感,欣赏,这种可以统称为喜欢。
激情之爱,既代表着恋爱最初最巅峰的激情,此时彼此分泌的多巴胺最多,天雷勾地火,激情这个词对应了心理学上或者生物学科里的荷尔蒙和多巴胺。
这条路不是平稳的,从喜欢上升到激情,你一下子冲到了最高点,而激情退去的时候,多巴胺减少,你就会一下子到最下面,至此准备进入伴侣之爱。
伴侣之爱的特点是:接纳、稳定、信任、可靠。
在一段稳定的关系中,有着可靠,有着信任,彼此接纳优缺点,都会在这个阶段完成。
有些人,在过了激情之爱,到达下坡的时候,就此分手。
有些人,在伴侣之爱的中途分开。
而最终能走过伴侣之爱的人,会迎来最后的完美之爱,也可以理解为所谓的真爱。
这一路,我们依然要经历重重考验。
那么我提出三个问题,大家可以顺带思考一下。
1、激情之爱可以一直持续吗?
2、激情之爱结束后,会出现什么问题?
3、激情之爱结束以后,如何维系伴侣之爱?
那接下来,我来详细拆解这三个问题,或许看完,你就能明白如何去谈一场不分手,高质量的恋爱。
01、激情之爱可以一直持续吗?
很遗憾,答案是不可以。
有的姑娘会认为,激情之爱结束以后,就意味着自己失去了吸引力,然后你就会开始延展思维:他没以前对我好了,他以前都会来接我回家,他以前不会只玩游戏不回消息,他不爱我了,不在乎我了。
当你有了这样的想法,最后几乎都在自证预言。 因为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去强调对方爱不爱你,在不在乎你这件事。而结果往往都实现了,对方变得越来越不爱你。
而在这个途中,你会采取各种行为:学打扮,迎合对方,投其所好,等等。
背后的目的,就是让对方对自己重新有吸引力。
这种过量付出,只会导致自己的需求程度过高,欲望仍然满足。
激情之爱这个阶段,是根据两个人相处的时间长短来定的。
或多或少,总会有结束的时候。
这也就是说,不管你们彼此有多爱对方,你们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
从激情走向平稳,进入第三个阶段:伴侣之爱。
当你和一个人陷入了爱情,他给了你非常强烈的情绪体验,让你觉得上天入地,你觉得你从来没有如此疯狂,你觉得这就是真爱吧。
那么注意了,大概率不是好事情。
这种强烈的感觉,我在咨询时做过统计,一般出现在困难重重,不被世俗接受的爱情里,比如门不当户不对、不伦之恋、婚外情等。
这种感情中会夹杂着对现实的恐慌和无助,这种情况,会带着你的情绪上下翻滚,让你误以为如此强烈的刺激是爱,其实只是情绪罢了。
如果你在一段关系里体会到了非常强烈的情绪,体会到了一种不可抗拒感,爱得不可自拔。这就是激情之爱。
其实,我们应该明白,哪怕我们再喜欢做一件事,我们都不会永远保持热情,这是人性里本就跟随的东西。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种基础理论——获得与丧失理论。
这段理论的核心是:人们喜欢跟哪些只付出最小的代价,但是可以给自己带来最大奖赏的人在一起——《社会性动物》
什么叫奖赏?就是那些让自己感觉很好,能提高自己的自尊的人和事,那么这跟新鲜感有什么关系呢?
而获得感,是指越来越多的奖赏。
丧失感,是指对已有事物失去越来越多的失去。
心理学家们研究表明,跟一贯的奖赏相比,人们更喜欢越来越多的奖赏,因为越来越多的奖赏给了我们获得感。
跟一贯的一无所有相比,人们更害怕奖赏的越来越少,这会给人造成失去感。
也就是说,愉悦感来源于获得,恐惧感来源于失去感。
这句话被很多人用来操控人心,颠覆你的认知(啊,超过的案例,狗血的现实,第三遍劝你多读书)。
那么如何用这句话来解释情侣相爱时间长了没有新鲜感呢?
两个人在一起久了,肯定是激情已经没了,对吧?
如果身边这个人一贯都给我一种非常好的可靠感,非常温存的感觉,他一直支持我,接纳我。
他一开始赞美我,关心我,我会感觉良好。
但如果他五年如一日,我还会因为他的话而自我感觉很好吗?
不会对吗?因为这不会再让我们内心有获得感,收益已经到顶。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情侣说,为什么一开始在一起感觉很好,过不了几个月就没意思了呢?就是因为这个,奖赏到头了,获得感没有了。
他不会再在你这里得到什么了,就没了愉悦感。那么这段感情必然失去了吸引力,乏味如嚼蜡。
所以,不管如何看,激情之爱于你,于对方,都会逐渐消失。
02、激情之爱结束后,会出现什么问题?
(1)丧失安全感
他是不是不爱我了? 不在乎我了?
这样的问题,都是属于延展思维,我们很容易因为对方的热情下降,而过度去猜测对方的想法,因为某个举动过度去解读他背后的意思。
这就很容易出现矛盾增多的现象。
(2)过量付出
没错,当我们渴望得到的时候,就会想尽方法。
在恋爱中,很多姑娘软硬兼施。
生气找存在感不行,那就多付出,以此来获取对方的关注,感激,回报。
最后结果,鸡飞蛋打。
根据边际递减效应来看,你对一个男人越好,那么他对你的好免疫的速度会越快。
当对一个人好这件事,无节制的时候,你只会进入恶性循环。
付出可以,但是切勿过量。
(3)分手
吵着吵着就分手。
想着想着就分手。
闹着闹着就分手。
恋爱期间,假性分手,必然是60分的假40分的真。
假是觉得对方会挽回,真是觉得无法接受激情之爱退去后的任何事情。
但是最后还是会分手,因为看不清事实,接受不了真相,从一开始需求的东西就是错的。
你渴望激情之爱,背后的原因是希望跟他携手走下去,那么你应该展望的是后面的伴侣之爱,而非是前面的激情之爱。
03、激情之爱结束以后,如何维系伴侣之爱?
维系一段越来越浓郁的伴侣之爱简单吗?不简单,一点也不简单。因为伴侣之爱是带着依附感和亲密感的。
要求彼此可靠、信任、稳定。
大家看这三个词,其实跟有一种关系是非常类似的,那就是,合作关系。在你和你的合作伙伴之间也是有要有稳定,要有信任,要可靠,你才能够合作的长久。
所以,要想伴侣之爱长久,首先要做到能够合作。如果合作都做不到,那么这段关系也长久不了。
有姐妹来找我说:我觉得他不在乎我。我快生了,想请月嫂,他说:你是觉得咱妈照顾不好你吗?然后就生气了,老师我好委屈。
我让她先哭了一把,然后告诉她,情绪宣泄完了,我们来看,这件事的事实是你想请月嫂,而他有顾虑,但没有表现出明显拒绝。
如果把这件事当作一个项目来做,你们俩是合伙人,你想想如何解决?
她说,我会列举请月嫂的好处,说服他。
我说,对嘛,用合作的态度去做,事情就好办得多。先解决问题,感情自然来了。
她说,可是我怀孕了,他不应该顺着我吗?
我说,你看,把感情放在合作之前了。婚姻的本质是合作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合作都做不好,就失去了婚姻最基础的东西。基础没了,何谈感情?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所以,大家理解了吗?伴侣之爱,合作在前,爱在后。合作得好,爱自然来。合作不好,爱也没有。
伴侣之爱,还有第四个要求——接纳。
这是对伴侣的不足和脆弱之处的接纳。
人对自己的脆弱点会本能的隐藏。没有人愿意去在外人前展露自己的脆弱,但是可以在伴侣面前去展露。
科学家们也证实,在伴侣之间越能够真诚的、真实的、不带攻击性的去袒露自己的感觉,你们越能够加深彼此的伴侣之爱。
那些有幸福感的伴侣,大多彼此能够很清晰地去坦诚的诉说自己的感情,这里就是我们之前讲过的两个要点:
第一,你能够更好的去表达自己的原生情绪,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你能看出来对方的原发情绪。
表达原生情绪,放弃次发情绪。
比如说,我们因为对方没及时回复消息,然后等对方出现的时候,把自己的愤怒,全部发泄出去了。大部分人,就是这样处理,于是对方来哄,哄着好了,下一次,还是这样。积累起来,最后分开了。
愤怒,就是一个次发情绪,但是这个愤怒的背后,我们是什么意思呢?
“你一个下午都没回复我的时候,我觉得心里可难受了,差点以为你跑了呢。”
这其实是我们的真实感受,但是大部分人不会讲,而悲伤的情绪,就是我们的原生情绪了。所以我们常常无法表达自己的原生情绪,怕对方觉得自己太玻璃心,怕对方看不起自己,更不敢跟别人说,怕被人嘲笑。
但是你透露给自己喜欢的人,这样的感受,他会照顾你的情绪,这发脾气的效果要来的好的多,勇敢的去表达自己的原生情绪。
因为我们只有在看到自己原生情绪的时候,才能看见对方的原生情绪,产生对他的理解。
这种情感的连接,每表达一次,彼此的爱就会加深一份。
这个研究是来源于实验室的,有数据支持。
也就是说,人们喜欢那些尊重我们,并且能够向我们表达他们私密的事和内心感受的人。
他越是表达,我们越是爱他。
但这其实让我想起那些pua的招术:表达自己的童年不幸。
骗子就是利用了心理学上这个招数去骗人:他越是袒露脆弱,我们越有可能中招,觉得他爱上自己了才会对自己说这些,然后对他也心生感应(这是社会心理学的实验结论:人们对有可能喜欢自己的人更喜欢)。
所以综上所说划一下重点:不要过度解读对方的行为,不要始终回望激情之爱,而是学会把需求对准伴侣之爱,这才意味着长久。
思维的转变可以完全改变事态的发展,如果看完之后还不知道怎么做,欢迎来找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