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感情中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出自于一则圣经寓言故事。
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
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
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马太效应在恋爱中表现为:接触得越多越熟悉。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所以不要以为恋爱达人都是天生的,不要觉得感情受挫是一件很没面子很丢人的事情。
男人接触的女性越多, 聊天的机会越多,对女性的心思的把控度也就越大。
有了积累的经验值就知道什么时候该主动,什么时候该冷静,什么时候是关系升级的最佳时机。
02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鱼塘”
就我身边接触的案例来说,大多数男生都是高中理科,大学工科,从小到大身边的环境一直是男多女少。谈恋爱,根本不了解身边女孩子的想法。
特别是在父母的严格看管和传统旧脚本的婚恋观下长大,导致自己恋爱经验匮乏,面对感情,自己的情绪却不知道如何表达。
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感情的诉求不同,那么建设自己的“鱼塘”的方式也不同。
比如大学没有毕业前,你想找的是一个可以谈到一起玩到一起的恋人。
工作后你可能更喜欢成熟一些的伴侣,更希望稳定,过上有规律的生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你可能对感情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想走一步算一步,一切随缘。
那么根据每个人内心需求不同,我们把这种需求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渴望稳定
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不论你是迫于家庭压力,还是个人需求,社会在向你传达一个声音:到了年纪,该找对象了。
如果你的社交圈子不广阔,每天固定的两点一线的生活。相亲对你而言,倒是比较适合你的择偶方式。
目的性明确并不是一件什么坏事,因为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样能够把时间、金钱、心思花在重点上。
你可以最开始的就表明自己是认真地对待一段感情想要走到最后的态度,如果对方并没有这个打算,正好也过滤掉不适合的人。
还有一些目的明确的婚恋网站,只要你对自己的地位准确,对自己的心仪目标定位准确,可以减少很多的无效沟通,用最短的时间找到你适合你的那个人。
二、生活陪伴
目前有些恐婚,没想好,不想迫于社会的传统观念,也不想过早的进入婚姻。
那么你当下的需求核心是希望有个人陪伴,还没有想过那么长远的事情。
那么要注意的是,在确定关系的时候,你需要表明自己的想法,如果双方的恋爱需求不一致的话,日后难免发生冲突。
这种情况下要建立自己的“鱼塘”,就只能从自己生活圈子里面认识,身边一起工作的同事,或者是工作认识的同行。
另外还有:打游戏、剧本杀、密室逃脱、骑行活动等等。因为只有共同爱好才能产生共同语言。
因为拥有共同爱好的人,自然找到三观契合的人的概率也就越大。
三、排解寂寞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里,把人的需求分为五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价值需求。
当基本的温饱需求解决以后,排解寂寞就成了人的内心的需要,正所谓:“保暖思淫欲”。
你感觉自己谈恋爱也行,一个人也行,没什么目的,只是偶尔寂寞了,想要缓解自己的情绪。
那么目的性强的社交软件会比较适合你。当然这类软件的坏处就是对方可能是骗子,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自己斟酌。
其实社交类软件对于很多聊天鼓不起勇气,社交圈宅,缺乏认识异性机会的是个效率最高的工具。
社交的意义在于增加自己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让自己习惯和异性沟通,了解他们的思维。让双方能够有效地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