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回避型依恋谈恋爱
大家都是什么结局?
大部分人不仅以分手作结,而且自己还落得满身是伤。因为回避型在恋爱中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抗拒亲密感,这无疑是亲密关系中的一大“杀手锏”。
回避们极度看重自己的独立性,他们会和恋人保持距离,甚至随时准备逃走,他们很难产生那种全身心投入恋爱的感觉,当亲密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他们会从这段关系中感受到非常明显的禁锢和枷锁感,因此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逃避伴侣,即采取一系列行动或者思维方式来遏制亲密感继续发生,而当亲密感被压制了,他们也就不再那么需要恋人和这段恋爱关系了,于是可想而知的,他们提出分手,关系随之结束。
和回避型恋爱是个很磨人的过程,而回避的这种性格,对于焦虑型的另一半来说是无与伦比的煎熬。焦虑型对于亲密感的极度渴望,在面对非常看重独立性的回避型面前,只增不减。
他们之间非常容易发生“你逃我追”的情景模式,例如焦虑B想和回避A密切地联系、甚至渴望和对方24小时待在一起,一旦回消息晚了一些就对A进行夺命连环call,而这样毫无距离感的恋爱方式A肯定不喜欢,于是ta开始有意和B保持距离,比如隐藏自己的行踪——而每当其中B努力拉近距离,A就愈发地感到如坐针毡;而A越是逃走,B就越是穷追不舍。
在这种情况下,回避们会觉得“我真不该和ta恋爱”、“和ta待在一起我一点也不舒服”,而被干脆利落地斩断关系的焦虑型,还不明白是哪里出了错,也不明白为什么一开始这么爱自己的对方,如今却对自己这么冷淡。
他们觉得自己的一腔热情全都遭到了冰冷的对待,分手了,心也伤透了,很可能不敢再轻易进入下一段关系,在面对下一段关系时,可能会更加患得患失,也可能变为他们曾经熟悉的回避,不敢相信对方,不敢深入去爱,始终和对方保持“安全距离”。
和回避型恋爱,除了可能让焦虑型转为回避以外,还可能将安全型逼成焦虑。
在恋爱过程中,回避们会将伴侣的小缺陷扩大,会和他人调情,不愿说“我爱你”,抗拒身体接触等等——对于处在亲密关系中的回避伴侣来说,这些做法都会让你感到非常没有安全感,但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群诸如此类的思维模式已经在长年累月的经历中被固化下来,他们总会下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采用这样的策略,以此来防止他们的恋爱对象或者未来的恋爱对象挑战他们的权威、并且捍卫自己的独立性。
并且,虽然回避型依恋人群普遍比较抗拒亲密,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们仍然迫切地需要安全感,抗拒亲密只是他们害怕被抛弃的一种表现,正因为他们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我真的值得被爱”,那么要怎样证明这一点呢,他们所采用的方式就是测试。
他开始试着将真实的自己揭出一个角给你看,将那些会伤人的固有思维和行为模式放在你面前,“你不是说爱我吗,让我看看你是不是真的爱我?”有时候他可能还会“加戏”,有意地做一些会伤害到你的感情的事情、说一些这样的话,这些行为的目的只有一个:在展露自己的同时逼你,看看你会不会真的离开。
而即使是安全型的伴侣,面对始终缺乏安全感的亲密关系,可能也会越来越焦虑,他们产生“他会不会是真的不爱我”、“我真的还要继续努力吗”、“我的坚持真的有结果吗”这类想法越来越频繁,很多安全型的恋人没有熬过回避们无穷无尽的测试,在这个过程中也变得伤痕累累。
那么,这种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们的依恋风格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当你还是小婴儿的时候,养育你的人(不论是父母还是祖辈)对你的照顾方式将会很大程度影响到你的依恋风格,如果他们对你的需求十分敏感,在你需要的时候有空来回应你,那你就该是安全型依恋风格,因为你将会明白他们是爱你的,并且不会离开你;如果他们的回应是断断续续的,那你就会发展成为焦虑型依恋风格,你享受和他们共处的时光,但会非常害怕他们的离开;而他们如果对你疏离而冷淡,几乎不会回应你的要求,例如在你哭泣时不是过来安抚拥抱,而是采取冷处理,那你就会发展为回避型依恋风格。
当然依恋风格也会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我们的各种人生阅历。正如上文所说,如果你是焦虑型依恋风格,在与回避型伴侣恋爱的过程中,也可能被影响,并且在关系结束后转变为回避型。
而回避型的他们并不是没有亲密需求的,只是他们下意识地把这种需求遏制下去了。他们对于自我依靠有着强烈的信念,而这种思维模式的形成和他们过往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可能便由此衍生出了“需要依靠他人是脆弱的表现,我不能有这种表现”、“越亲密的人越容易伤害我”、“真实的自己不讨喜,我必须时刻戴上虚假的面具”……等等各式想法,在锻炼中变得更加独立自主,也将自己的内心一步步藏得更深。
虽然以此形成的他们有着足够的自信、并且也有实力去规避对任何人的依靠,但是他们的确需要为此付出代价:强烈的自我意识会将他们在恋爱中体验到的亲密感急剧削减。他们很难表露自己的心声、很难与伴侣亲密接触,同样也很难获得他人的帮助。
和回避型恋爱,有没有成功的?有没有最终修成正果的呢?
肯定有。但能达到这种结果的只有唯一的情况,那就是恋爱关系中的双方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回避的一方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有意愿改变
强扭的瓜不甜,如果回避不想去迎合你、也不愿意去改变自己,那你说再多、做再多也是白搭。但在某些情况下,回避有可能真心想要做出改变:一是经历过几次失败的恋情后,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性格很可能导致自己注孤生,但是ta仍然渴望收获爱情,于是想去改变;二是ta遇上了一个真的很爱的人,ta也是真的不想失去对方,也不舍得由于自己的惯有行为模式伤害到对方,那么他们一定会主动想要改变。
2、另一方能够理性把控自己的情绪,耐心地带动和配合对方的改变
也就是说,不仅是回避需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回避的伴侣也要意识到这段关系中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行动起来,去改变、去磨合。如果有人能将回避型带出固有模式,并且与其最终修成正果的话,这个人一定是安全型。
在争吵中,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人不会表现得回避畏缩,也不会试图去伤害和攻击对方,反而会努力将激进的局面平复下来;他们十分乐于反思和检讨自己的行为,如果有必要的话,甚至愿意调整自己的信念和策略;他们希望自己的伴侣能够多一些理解和反馈,并且能够将自己的感受从容而精准地传达给自己的伴侣;他们不像焦虑型人群一样,成天担心自己在恋情中落入下风,也不像回避型人群一样,需要更多的独立空间。和安全型的伴侣发展亲密关系,更有助于回避们改善自我、享受长久的恋爱。
那么,如果是焦虑型的伴侣,与回避就一定没有结果吗?回答也并不绝对,解决焦虑与回避“追逃”模式的最佳方案就是建立彼此都认可的安全模式。
①确认彼此的底线与界限。焦虑们必须意识到,回避型对于独立性需求的重视度远远高于他们的想象。因此,事先进行一些沟通,确认自己做什么事时对方会感觉不舒服这很重要。比如回避可能不希望你乱动ta的私人物品,不希望你们同居时你把自己的东西放得到处都是,如果你能做到这些,就代表着触及矛盾爆发点的可能性大大减小。
②减轻焦虑的尝试,试着转变为安全型:学着一定程度上的独处,就算伴侣不是个主动的人,也不会催促他们改变。即使原本非常期待和伴侣一起完成的事,也学着接纳可能的变数,自己独立完成。
③伴侣抗击亲密接触时,把这当作伴侣的天性并且接受,而不再采取自我贬低和攻击行为。例如说服自己不要再产生“我太糟糕了,他一定不爱我了”这类的想法。
④安全感的建立不仅仅是解决亲密关系中遇到的问题,也与两人的共同乐趣有关,你们需要找到一些适宜的方式来享受二人世界,比如在公园散个步,看一场电影或吃一顿晚餐,看一档两人都喜欢的综艺节目,总之找一种方式让彼此更加贴近对方——以这种方式来引导对方意识到自己是多么依恋自己的伴侣。一旦安全感建立,对于亲密关系中的两人就形成双赢局面:焦虑型的一方,可以获得一心渴望的亲密感,而回避型的一方也可以享受到更多自我空间,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3、双方保持良好的沟通
在恋情中常常因为回避的固有模式而感到焦虑的你,在自我调节减轻了焦虑感之后,又要如何与回避型伴侣要沟通呢?非常有效的一点就是坦诚,如果你们会进行开诚布公的谈话,对这段关系的保持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试着去勇敢地说出你的需求,也鼓励对方勇敢地说出他的,这样有助于双方了解对方的想法,你们将不再需要事事揣测、或是担心什么事会困扰到你。
试着勇敢地向对方讲出你的想法,并且学着使用更加有效的沟通方式,即在沟通过程中,你们不会充满攻击性、不会伤害对方,不让对方感觉到身陷责备,而同时又能让对方放下戒备,对你敞开心扉。
你们可以设立例如每周一次的“坦白日”,或者在每天晚上设置一个时间段用来彼此坦诚沟通,陈述这一天在你们关系中感到不舒服的部分,并且协调解决方式,如果矛盾可以调和,那有效沟通必定是保持恋情长久的最佳助攻。
的确,很多人和回避谈恋爱都分手了,但如果恋爱双方能满足以上条件,那么当然是可以获得成功结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