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没有价值了。
你会扔掉999足金金条吗?
除非某天铁矿在这个地球蒸发,价值飙升;
你会在生病的时候拒绝医生吗?
除非医生说:“我治不好,您走好”;
你会放弃一份月薪十万的工作吗?
除非有人给你更高的价钱。
亲密关系的本质也是一样的,透过情绪和那些我们自己的认知,亲密关系,就是“价值交换”。
一个人追你的时候,你具有“狩猎价值”,追到手了,也许你具有情绪价值、金钱价值、家庭价值....这些所有对方需要的东西。
而一旦你的价值消失了,对方就有放弃你的可能。
亲密关系,任何一段社会关系,需要“供需平衡”才能稳定。
01没有恒久不变的真爱
爱情,是会变的。
一个曾经满眼都是你的人,某天也会处处嫌弃你,它并不足以独自支撑一段关系。
在由英国人阿兰 · 德波顿创立的人生学校出版《爱情的真相》一书中这样描述道:“爱”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而非仅为有待感知的情绪。
面对这样的变化,我们衍生出一个幻觉—真爱。
人类对“真爱”,有一个衡量标准—永恒。就像童话,结局永远是,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渴望永恒并没有错,除了爱情,我们人类还渴望很多东西的永恒,生命,金钱,友情,亲情.....
只是,不禁会疑惑,为什么我们人类,会如此渴望“永恒”?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无论是生命,金钱,友情,亲情,还是爱情,都和“自我”有关,我们将它们纳入了“自我”的一部分。
我们渴望“自我”的圆融,我们恐惧“自我”的灭亡,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开始形成“自我”,而“毁灭感”,也如影随形。
在这个二元对立的逻辑世界里,为了避免“灭亡”,于是我们反而选择“永恒”,以为那便是“真”。
其实我们找错了方向,这些矛盾,本身便是对立,选择其中一方又会有新的对立产生,我们只需要接受“没有不变的真爱”这件事情,再深入变化本身,看清问题,便解决了问题。
问题只需要被看见。
02当爱情变了,我们怎么办?
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爱默生说过:“说到底,爱情就是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在别人身上的反映”。
当爱情变了,我们可以尝试从自我成长的角度,向内看。
学员小李咨询我,和老公结婚快两年了,两个人从一开始的相见恨晚,能聊一整个通宵,到现在的完全无法沟通,鸡同鸭讲。
“我们现在就像室友,基本不交流,我觉得,他不需要我了,我们快完了”小李说。
1、爱情有幻灭期,它是激情之爱通往伴侣之爱的必经之路
佛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将爱情分为激情之爱,和伴侣之爱。
幻灭期位于两者之间,它意味着爱情带来的粉红色潮水已经退却,是时候面对真相了。
小李说,老公对她大大咧咧的性格很不满意,总觉得她不注重生活的细节,家里没水了不会记得买,两种颜色的衣服混在一起洗会染色也不分开,诸如此类……
小李很委屈,说:“一开始认识的时候我就是这种性格,为什么现在才不满意?所以爱真的会消失对不对?”
并非爱会消失,而是,激情之爱,原本就是“投射之爱”,它产生的爱情幻觉必然死亡。
小李有一个挑剔苛刻的母亲,成长时期经常受到指责,很少得到正面的鼓励。
她自我缺失的部分是“被包容”。
而之所以会与老公结婚,是小李觉老公非常温柔,而且宽容。这样的特质与小李的缺失一拍即合,于是在她眼里,老公就是“理想母亲”。
可是,幻觉终究只是幻觉,老公毕竟不是母亲,过往的缺憾也属于“不可逆”的范畴,潜意识一直都知道。它会一直制造矛盾、冲突,提醒你问题的存在。
并不是爱消失了,而是问题浮出水面了。
2、 通过自我成长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就是满足了关系中的“供需平衡”
前面说过,一段关系必须“供需平衡”,亲密关系中的问题,当我们看到症结,就解决了一半,我们把关注的焦点,从关系、对方,转移到自己身上,然后学习自我完善,便解决了另外一半。
我建议小李就自己的感受与母亲进行沟通,然后她发现,自己一叶障目。
她觉得母亲总是挑剔自己,感觉从未被接纳,可是母亲却举了N多事情告诉她,她一直被爱着、包容着。
小李感叹道:“伤痛蒙蔽了我的双眼。”
我们总是这样,快乐迅速被遗忘,于是我们只能不断制造新的快乐来获得片刻满足,而伤痛,却一直被我们紧紧握住不愿放下,且不断叠加新的伤痛来获取强大的存在感。
伤心的歌曲总是更动人,痛苦的电影一直都最震撼。
在小李与母亲和解之后, 当老公再挑她的刺,内心的条件反射:抗拒、烦躁、怀疑、难受,都消失了。
她可以笑嘻嘻地对老公撒娇:“好嘛,我错了,下次一定改”。
投射一旦消失,你内心的怨恨便不再属于眼前这个人,你对他的便升起了慈悲的,包容的,伴侣之爱。久而久之,老公也改变了,不再挑刺,不再抱怨,两个人顺利度过难关。
为什么一开始满眼都是你的人最后放弃了你?
因为你眼里的ta不是真的ta,ta眼里的你也不是真的你。
总结
放弃你是因为你失去了价值,亲密关系,婚姻关系,任何一段社会关系,需要“供需平衡”才能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