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能解决所有问题”就是一种不成熟的恋爱观。
现代人谈恋爱会条件反射陷入一个误区:期待爱情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影视剧告诉你,爱情来了,弱小者可以变得勇敢,抑郁的可以被疗愈,无趣的可以变得有趣,孤独的会变得丰盈......
可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恰恰相反,你原本就是一个勇敢、疗愈、有趣、丰盈的人,你才能真正拥有爱情,建立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
再说难听一点,最有资格谈恋爱的人,是有能力一个人在这个世界生活,一个人就可以跟世界建立链接的人。
爱情不是救赎,爱情也不是解药,爱情只是一把钥匙,它能开启你“自我拯救”,“自愈”的大门,而剩下的路,需要你独自行走。
爱情是一把钥匙
学员小莫,曾经就是一个认为爱情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期待被爱情救赎的人。
她敏感,抑郁,内向,很难建立一段长期的亲密关系,她一直渴望有那么一个人出现,就像电影里写的那样:“她的盖世英雄,驾着七彩祥云”,欣赏她,认可她,怜爱她,鼓励她,爱她,从而让她变得自信,勇敢,快乐。
然而,现实却一次次地让她失望。
绝望之下,她找到我:“老师,为什么我会这样?”她问我。
这也是很多学员的疑问,为什么电影里的桥段没有发生在我身上?这到底是遇人不淑,还是我自己的问题?还是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当然是因为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我们人类对亲密关系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只是根据个体成长环境不同,需求强度不同,这种需求的本质是,每个人都渴望被爱,和被认可。
如果是原生家庭充满了爱,且有爱的流动的人,在长大之后,这种渴望就会相对较弱,因为ta在童年时期就获得了足够的认可,“自我”相对圆融,那么自我满足度也较高,一个随时都有饱腹感的人,是很少渴求食物的;
如果原生家庭缺乏爱和爱的流动,那么这种对“爱的匮乏感”就会持续到成年,于此同时,缺爱会造就系列的性格缺陷:自卑、安全感缺失,这让个体在亲密关系的互动中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猜忌,情绪化,控制欲过强,或者过度付出等,导致无法维持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
于是,个体会一边渴求爱,却一边得不到爱。
所以,爱情其实是一个“反向推理”,我们需要通过它,去反推自己存在哪些问题,然后疗愈创伤,加以改变,当你拿着这把钥匙,通过自我成长变成了更好的人,爱情,自然也就来了。
自我成长之路
很多学员问我,到底什么是“自我成长”?自我成长的抽象解释是:终止内心对外境的投射,将“自我”之外发生的一切,看做自身的功课,通过解决自身问题,来获得自己的成长,最终“自我圆融”。
说人话就是:内心变强大。
1、理解投射
前面的案例中,小莫的童年充斥着控制、争吵、冷淡和疏离,作为一个小孩子,她并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感受到被爱和家庭的温暖,那个时刻的遗憾成为了她渴求亲密关系的最强驱动力。
小莫需要的其实是“体验童年时期父母的爱”,可是,时间是无法倒流的,于是,她便把这种需求,投射到当下最接近“父母之爱”的社会关系—“亲密关系”中,希望能够在亲密关系中体验到爱、认可、和接纳,以此满足自己。这便是投射。
2、疗愈创伤
童年的事情会被逐渐忘却,“匮乏感”却会被埋入潜意识,成为焦虑、抑郁和性格缺陷的源头,这个时候,如果能够通过梳理情绪和童年事件,帮助个体看到自己的行为模式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将看不见的潜意识碎片,整合到个体。
表层意识中,而潜意识的概念一旦被个体看见,其实治愈就完成了一半。通过以上过程,小莫明白了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问题,也明白了,“投射”会造成伴侣的负担和困扰,在“投射”之下,我们实际上将伴侣当成了自己的“理想父母”。
我们是无法看清楚伴侣的真实面目的,他们吸引我们的那些特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幻想中的满足”。
而一旦看破了这一层,你便不会要求伴侣对你的情绪,情感负责,这个时刻,你和伴侣才算是真正“两个各自独立的个体”,你们才能建立真正的链接,和健康的亲密关系。
3、提升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的意思是:我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它的源头,就是童年时期,父母对自己的认可,鼓励,赞美,和爱,如果在童年时期没有获得这些,也是可以在前面第一步,第二歩之后,在亲密关系中,在其他社会关系中得以实现的。
1)常怀感恩对伴侣的付出常怀感恩,因为没有人对你的好是理所当然的,当你以感恩之心去赞美对方,对方会感受到纯粹的正向认可,这跟心口不一的感激完全不同,这会强化伴侣的行动,加倍对你好,这个时候,你就会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
2)投资自己多花精力,金钱在自己身上,无论是打扮,还是充实内在,学习新的技能,都是关爱自己,提升自我认可的方法;
多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认识你自己,活得清醒,才是最幸福的事情;
多读书,书籍能够帮你与这个世界进行对话,让你活得丰富;
多社交,社交能够帮助你从多种渠道获得价值的认同,活得自信,才是最完满的事情;
最后,多爱自己,用科学的方法去爱自己,你会发现,你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