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人会爱另一个人很久很久吗 ?心理学来给你解析

嘉待恋爱
2023-07-08
2360
38

“我对你的爱一直到老永不变心”,“你是我今生今世的唯一”,最动听的情话莫过于坠入爱河男人的承诺,迎合的是女人想要恒久之爱的心。

然而现实好像总是“打脸”,不少学员痛斥男人和婚姻的欺骗性:

恋爱或者结婚后不久,他就对我没那么上心了,不如从前那般爱我;

结婚后多年,爱早就在柴米油盐中消磨殆尽,坚持的无非是孩子和搭伙过日子;

我以为他会一直爱我,才突然发现他一直跟外面的女人有暧昧不清的关系;

当初不惜违背家人意愿坚持要和我在一起的是他,如今说什么都要离婚的也是他……

七年之痒,男人善变,结婚后日渐平淡无所谓爱不爱过日子而已……一面是残酷现实里“婚姻金句”的警示,一面是内心对爱依旧热烈的渴求,使得学员在忿忿不平外仍会心有不甘:

老师,你说真的有人会爱另一个人很久很久吗 ?

对于这个问题,老师想说,那要看你怎么定义爱了:

如果你定义的爱是像父母爱孩子那样全然牺牲奉献、不求回报的无条件的爱,所谓“纯粹的爱”,那么现实的成年人之间根本没有这种爱。

而你之前对爱的感觉也只是一种投射的幻想,幻想破灭自是必然。

如果你定义的爱是激情迷恋型的爱,那么这种爱确实会随时间减淡,是有时效的。

不过激情型的爱不一定就是消逝了,而是可以在关系中转化成更为平静持久的类似亲情体验的爱。

换言之,不是爱消失了,而是由激情主导转化成为由亲密与承诺主导的爱。

就大多的情况而言,爱在关系中维系的时间和质量,取决于双方人格的成熟度。

人格成熟度高的人,会更容易接受在关系中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加之自身没有对爱的阻碍,拥有更好爱人的能力,因而可以在关系中拥有有持久、高质量的爱的体验。

01期待像父母爱孩子那样不求回报、无条件的纯粹的爱,注定会失望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她们对“爱的纯度”有着近乎严苛而执着的标准,但凡爱掺杂了其它的东西变得不纯粹了,那就是没有爱了。她们对爱有着预先的设定:

“爱就是全然接纳真实的我,不掺杂外表、物质、利益等现实因素”

“爱就是知道我想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什么,并能够有效满足我的需求”

“爱就是一直与我站在一边,无条件给予共情与支持,即便是违背他人”

“爱就是不能有所企图,爱我仅仅是真心想要爱我”

“爱就是能够接受我的缺点,即便这个缺点我自己不能接受”

“爱就是保持最好的方式对待我,一直持续下去不会改变”

生活中往往是具体的事件引发我们对爱不同的感受和情绪反应,只要仔细去探求背后的原因,你一定能够发现以上类似对爱的设定性信念。

在她们眼中,如果伴侣发生与设定不符的表现,爱就是不纯粹了,就是没有爱了。

想想看,这到底是成年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还是父母爱孩子一样的亲子关系?

在这些对爱的设定性信念背后,你会发现伴侣的“自我”其实是隐形的,似乎与生俱来只应该爱你。

这并非是两个独立成年人之间平等、互惠的亲密关系。

在关系的前期,男性会出于本能的追求和取悦,尽力去满足你的需求,带来爱的高峰体验。长期下来一个人必然会回归“自我”的真实。此时,你对伴侣失望了,认为他对你没有爱了。

也许是早年在原生家庭的经历并不完美,你渴望通过亲密关系来补偿早年爱的体验的缺失。这种现象在亲密关系较为常见,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想要在亲密关系中得到弥补。

然而当这种愿意过于强烈时,就会影响到你对爱的感知与判断。

事实上,成年人之间真正的爱,是从你开始接受不那么纯粹的爱,接纳有条件的爱开始的。

认为完全地毫无私心杂念的纯粹的爱才是爱,那其实是一种贪欲,是一种因为自身匮乏的补偿性贪欲。

苛求伴侣,剔除人性,如父母爱孩子一般无私地的爱,是你对自身匮乏在亲密关系中的投射性幻想,必然会在现实里碰壁。

与其说是伴侣不再爱了让你失望,不如说是现实让幻想破灭了。

02激情迷恋型的爱是有时效的,但可以转化为平静持久的爱

在关系初期,满心满世界都是彼此,这给双方带来爱的美妙体验。

随着时间流逝,这种充满激情迷恋的爱也似乎逐渐消逝,变得如白开水一般平淡寡味。

是伴侣对我的爱消失,婚姻过到最后都一样、没什么爱不爱的吗?

(一)生物科学的角度

激情迷恋的爱是有时效的,所谓“七年止痒”,是有生物科学依据的,这可以帮助我们以更客观的视角看待爱的变化:

爱情激素是能让伴侣产生兴奋的激素,包括多种,它们在人恋爱的过程中产生,它是爱情产生、维持的一种物质基础,与婚姻激素会相互补充。

婚姻激素是一种叫内啡肽的激素,它的产生能让人感到持久幸福,脑下垂体后叶荷尔蒙则是控制爱情忠诚度的关键激素,婚姻激素更容易使人产生婚姻。

▶苯基乙胺(简称PEA):与爱情里的“一见钟情”、“坠入爱河”有关,它能使人感到极度兴奋,觉得更加有精力、信心和勇气。一般来说,PEA的浓度高峰可以持续6个月到4年左右的时间,平均不到2.5年。

▶多巴胺:是传递快乐信息、维持性欲的主要神经递质,激发伴侣间的情感。与两性情感里的“激情”、“安全感”、“满足感”、“快乐”有关。

▶内啡肽:也叫做婚姻激素。可以使人在热恋过后恢复平淡降低焦虑,让人体会到安逸的、温暖的、亲密的、平静的感觉。

▶催产素:会使人产生安全和愉悦的感觉,促进和巩固伴侣间的依恋关系。

其它还包括刺激兴奋、让人产生怦然心动感觉的去甲肾上腺素,与忠诚、责任有关的脑下垂体后叶荷尔蒙。这些激素共同产生伴侣在关系中爱的体验。

关系前期PEA和多巴胺更多在起作用,也是伴侣间最有激情的时候。

而一旦过了高峰体验期,这些化学物质便会逐渐消退,我们也会失去爱的兴奋感和感到失落。

不过我们同时也会进入依恋期,此时内啡肽和催产素就起到了更多的稳定和依赖作用。

伴侣间有关爱的体验是感到平静与满足,体会到相爱之后生活的温馨。

可以看到,关系中的爱从“轰轰烈烈”转变为“细水长流”,是一种自然且必然的变化。

因而经营婚姻是一项需要双方终身研习的课题,唯有如此激情之爱在转化成平静之爱后才不会消失。

(二)心理学的角度

而从心理学的角度,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爱的变化并指明方向。

根据斯滕伯格爱情三元理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恋爱期,激情和亲密占比最大,进入婚姻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中的激情成分会下降,亲密和承诺占比上升。

并非时间让伴侣的爱消失了,而是转化成更为平和深远的依恋关系,类似亲情的体验。

永远激情浪漫的爱情,眼里全世界都只有对方,这不是一个社会中肩负多重角色的成年人的常态,必然无法长久维持。

当激情期退去的时候,往往是爱开始往更深层的亲密关系发展转化的契机,即由浪漫的爱更多转化为同伴的爱。

03正确认知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感知爱和判断爱

正确认知爱,可以消除我们对爱不切实际的幻想与期待,更好地感知爱和判断爱,客观看待关系中爱的变化并探寻背后的原因,也就有了把握爱的可能。

除了以上提及对爱的限制性认知,比如认为爱就是无条件纯粹的爱,关系中的爱应该是一成不变的。

还有常见的认为爱是一个固定可以抓住的东西,爱取决于伴侣的意愿——我想要,伴侣就应该给,如果我感觉没有爱了,那一定是伴侣变心了不愿意给。

老师想说,爱其实是以人为基础的一种情感状态。

生活充满着随机与偶然,人同样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相应地这也会带来爱的变化——关系中的爱实际是一种流动的感受。

这意味着有些时候爱可能表现为逐渐减淡甚至消失,有些时候又可以重新获得。

一段关系中爱的终止,也并不代表我们就失去生活中全部爱的体验。

事实上,爱并非是伴侣单方面可以作出的行为,而是关系中双方互动的结果。而爱也并非是伴侣可以仅凭个人意志自由决定和控制的。

即便一个人自觉是随心意自由在爱,也是在他潜意识主宰下的感觉和行为。即一个人如何爱他人,是在其人格局限下的行为。

比如回避型的伴侣,会更多在关系中表现疏离,以制造距离感来自我保护,表现出来就是“不爱”;

情绪不稳定型的伴侣,会在关系中呈现冷热交替的状态,给另一方带来爱的矛盾和迷惑的感受。

爱不是一种意愿,而是一种能力。

关系中爱持续的时间和质量,则取决于双方人格成熟度主导下的互动。

我知道这听起来有些反常识。认为伴侣变心了不愿意爱了,显然可以把问题简单地推给对方,

但这样做无异于将爱的体验变成“开盲盒”——我们失去了主动把握爱的能力。

04经营关系中的爱,获得长久爱的体验

当我们建立起爱的正确认知,并明白爱的变化是一种常态,我们就有了真正经营爱,在关系中获得长久爱的体验的可能。

拥抱爱的变化,接纳关系中真实的彼此

当关系中爱的感受发生变化时,我们可以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这种变化,拥抱变化。

有些变化是自然会发生的,比如从激情的爱转化成平静的爱,我们可以从生活的温馨中更好去感受这种爱。

有些变化可能带给我们“不太好”的体验感,比如伴侣不再如从前一般言听计从,不再对你的情绪时刻敏感。

这些变化,更多意味着,我们对关系感到安全,从而想要在关系中真实地做自己。

这是双方了解真实彼此的良好契机,也是建立长久亲密关系的基础。

拥有爱的能力,引导伴侣更有爱的意愿

想要被爱,我们先要有爱人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引导伴侣有爱我们的强烈意愿。

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只等待伴侣来爱自己,这显然是对爱的一种消耗。

关系中的爱是双方互动的结果,我们同样需要给与伴侣以爱,给与——信任、接纳、欣赏、崇拜、认可、鼓励。

用让伴侣能够感受的方式来表达爱,增加伴侣爱的动力和意愿。

就爱的变化,坦诚交流彼此的感受与需求

即便是爱的变化带来“不好”的感受,我们需要就自己的感受与伴侣积极沟通。

用正确的方式坦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代替情绪化的指责和争吵。同样关怀伴侣的感受和需求。

有些时候,我们在关系中的需求是会发生变化的,这也会引起双方相处方式的变化。

自然看待这种需求的变化,而不是简单定义为爱的本质变了,此时双方坦诚的交流,明晰彼此的需求显然是有必要的。

在关系中出现问题时,积极面对,寻找背后的原因和有效的解决方式。忽略或逃避问题,会让爱的问题随时间积重难返。

与伴侣共同成长,实现爱的深度发展

关系中我们以亲密为坐标,得以窥见完整的自己。爱的问题,也是自我的问题。

当我们在关系中,看见真实的彼此,并不断实现彼此的自我成长,此时的爱已经到达了关于人性、人格成长的深度,这将是对爱的升华。

借助婚姻中爱的变化,我们看见彼此的人格局限,借助这个契机,在爱的互动中实现个体内在的积极转变,从而拥有更好爱人的能力。

这样的爱,将很难消逝,且随时间会变得愈发醇厚和深沉。

而即便伴侣在自身人格局限下,无法给你想要的爱的体验,你也会明白伴侣的局限所在——与其说是他不再爱了,不如说是他没有继续爱的能力了。

最后,比起执着在一个人会给另一个人“恒久之爱”的开盲盒式体验,我们永远可以选择去把握爱。

内容来自嘉待恋爱老师原创、恋爱咨询师投稿以及优秀内容搜集,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本文永久地址:https://www.ijiadai.com.cn/article-11883.html
相关精选恋爱情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