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来潮翻了一下日历,发现一年365天,除了2月14日情人节,七夕以外,很多日子都可以当做情人节,例如,三月的“白色情人节”,五月的“520”“521”,再加上各种各样的纪念日,几乎每个月都会过一次情人节。
不得不承认,时常的庆祝爱情,保持浪漫可以让两个人的关系更加亲密。但是一样的“情人节”,庆祝起来的效果却相差甚远。
有的人挣扎在考验对方爱不爱自己的初级阶段;有的人到了生活要有“仪式感”的中级阶段;有的人已经处在了“爱对了人情人节每天都过”的高级阶段。
接下来我们区分一下恋爱中的三个阶段:
初级阶段的形式感
初阶情况下的“情人节”关注点主要放在了:我要给TA送点什么?我们怎么去过节?单纯是跟风,为了过节而过节。
节日是过了,可是感情却没见加温,只是借着节日的幌子来证明自己,或者考验对方有多在乎这段感情,带着标准去衡量节日质量,是一种对TA的索取,感情在一次次索取中被消耗,与其说和对方过节,不如说是为了满足自己。
例如,不怎么下厨的小美,有一天心血来潮,准备了一桌丰富浪漫的烛光晚餐,男友非常感动。
但是小美一直在追问:我棒不棒?好不好吃?你有没有更爱我一点?一句两句男友还不吝言辞的加以赞赏,可是再三追问,让男友开始感到厌烦:“我都说了好吃,你怎么还在问?真烦。”好好地烛光晚餐,不欢而散。
因为小美把男友当成被索取的一方,男友不胜其烦地鼓励、夸赞,只是为了让小美获得满足感,一旦没达到小美预期的设想,还会被冠上“你是不是不爱我了?”的罪名,是非常累的,时间一长,热情被蹉跎成不耐烦和冷淡。
当你开始考虑:“怎样才能让TA觉得我很爱TA呢”这个问题时,节日就已经背离了本来的意义,过节变成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务,那么感情已经打了折扣。
各种消息告诉我们:你要准备大餐,你要精心送出礼物,你要选择浪漫的花束……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爱,可是却忽略了一个本质问题,我是因为爱TA才去做这些,还是我只能通过这些来宣告我爱她?
我们需要借助一些形式来表达爱,而不是让爱被形式所束缚。
中级阶段的仪式感
中级阶段过节已经从单纯的追求形式,成为一种生活的仪式感。
因为这一刻与众不同,我想和你共同庆祝这美好的时刻。不受形式的束缚,而是单纯的为了增进感情。
举个例子,假如现在让你想你上次约会穿的衣服,估计你会想的非常费力,但是如果约会时男友夸赞:你今天的衣服让你好像一个小仙女,那么再次回想起来会印象深刻。
因为你给这段回忆做上了标记,只要一想,就印象深刻。由形式感跳脱到仪式感,不再是为了应付对方的索取,而是发自内心的爱。
节日没有被当成证明爱的工具,而是这特殊的一天告诉对方,你对我多么重要,我们有多爱对方。
热烈的感情终会在生活中慢慢重归平淡,我们无法抓住消失的激情,但是我们可以用仪式感来为我们的感情保鲜。
我们深爱着对方,所以不再需要华而不实的承诺,陪伴是最长青的告白,且行且珍惜。
高级阶段:日常感
人一生会遇到2920万人,两人相爱的概率只有0.000049,在这微乎其微的概率下,和一个心有灵犀的他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啊。
只要爱对了人,情人节每天都过,因为你们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充满了意义,节日便也不是那么特殊了。
还记得春晚小品《站台》吗?相信很多人因为:“你们还有两分钟,我和我媳妇只有一分钟”而深受感动。而现实中的郝康是一名榆林站的铁路货运司机;
雷杰是西安到乌海西列车上的乘务员,这两趟列车见证了他们相恋,每次雷杰的车路过时,郝康都充满激动。
整整一年的时间,两人算上休假,见面时间一共才一周左右,他们不舍却又坚持着,左手爱情,右手生活,尽管甜蜜中伴着眼泪,可是他们是幸福的。
因为爱情,不会轻易悲伤,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爱对了人,情人节每天都过。